张家口拼团购房100群(56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38人申请入群

张家口生产微工厂帮人们脱贫

发布时间: 2018-09-21 16:24:35

来源: 张家口新闻网

分类: 其他楼讯



        张家口生产微工厂帮人们脱贫 工厂的原料从浙江购进,一件棉裤市场批发价为45元。工厂生产的棉裤一部分为订单,另一部分需家人到外地推销。只要棉服的销路好,闫秀林明年将扩大生产规模,建设生产车间,投资购买多针机、平缝机等设备,安排更多女工就业。


鑫瑞制衣有限公司扶贫微工厂设在康保县异地扶贫安置小区内。像这样,将扶贫微工厂建在异地扶贫安置小区,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难题,而且还能在家门口就近上班,让贫困户的生活更有奔头。

  

  生活有奔头

  走进康保县异地扶贫安置小区,小区内的居民大都是从各乡镇异地搬迁过来的。在一栋电梯楼的2层,一户房间的门口墙壁上张贴着一张白纸,上面写着“鑫瑞制衣有限公司扶贫小区手工棉裤厂区”字样。走进房间内,里面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,七八位六七十岁的妇女正在穿针引线缝制棉裤。

  一百多平方米的住宅成了一家扶贫微工厂。

  在扶贫微工厂做工的妇女中,刘凤梅的年龄不算太大。她原来在照阳河镇二号房村居住,今年5月1日搬到康保县异地扶贫安置小区,安置小区就在县城内。她家住在小区内另一栋住宅楼的7楼,面积50平方米,一厅一卧一卫一厨。

  “过去住3间土坯房,上厕所还得到院子里,现在室内就有卫生间,特别方便,还是搬过来住好。”刘凤梅认为。

  刘凤梅今年63岁,她的老伴66岁,两个女儿都已成家。刘凤梅患关节炎、骨质增生等疾病,两条腿走不了路,已经十多年了。她的老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,经常手疼、腿疼。在村里,刘凤梅家是贫困户,她家还有85岁的婆婆,婆婆享受低保。

  她和老伴年龄都大了,身体又不好,地里的活儿干不了了。异地搬迁时也曾疑虑,当了一辈子农民,离开土地后家里没了收入,没想到扶贫微工厂帮她解决了工作问题,没了后顾之忧。

  8月20日,刘凤梅来到扶贫微工厂上班,每天上午8时上班,中午回家,下午2时再来上班,一直干到18时。她上下楼不方便,在微工厂上班的一位同乡,每天搀扶她下楼。

  因眼神不好,她每天只能缝制一条裤子。“在家闲着也是闲着,缝一条裤子就可以挣到13元,够菜钱了。”刘凤梅说。

  她的老伴买了一台烤红薯设备,每天在大街上烤红薯,一天挣30多元。因他的手经常疼,天冷了就不出来烤红薯了,一年也只能烤上半年。住上新房,又有活儿干,刘凤梅和老伴觉得生活更有奔头。

小厂也扶贫



  闫秀林的总厂建在康保镇北纬路,50多名女工在总厂上班。

  在包装车间,41岁的女工杨林正在将棉裤打包,运往外地销售。她家是贫困户,丈夫患肺气肿、哮喘,冬天连家门也不敢出,不能劳作,她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。她家原在李家地镇化林沟村住,为了两个孩子上学,他们在县城租了两间房,每月房租100元,老家的地由杨林的公婆来耕作。

  夏天,杨林在菜地里打工,每天工资100元至200元。但菜地里的活儿季节性强,干不了几个月,她来到服装厂上班,可以干到年底。

  今年,闫秀林是第一年成立扶贫微工厂,在康保县异地扶贫安置小区的扶贫微工厂从7月开始制作棉裤,该微工厂有近10名女工上班。她还在照阳河镇、屯垦镇等乡镇设立扶贫微工厂,其中照阳河镇的扶贫微工厂有20多名工人,屯垦镇的扶贫微工厂有近20名工人。扶贫微工厂的女工大都是60岁以上,大都是异地搬迁村民。

  失贫工厂的老人们眼神不好,分不清布料的里外面,我们就购进花色布料,老人们能够分清里外面了。微工厂生产工艺十分简单,都是手工操作,老人们将里外面料、棉花缝在一起就可以了,然后将半成品运到总厂进行机器缝制。

  “在照阳河镇扶贫微工厂,手快的女工一天可以缝制四五条棉裤,每条棉裤可以挣加工费10元,一天可挣四五十元。”闫秀林说。


家门口就业

  在扶贫微工厂上班的人,大都是小区住户,年龄在六七十岁,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。“没想到我们这样的年龄还能有活儿干。”一位年近七旬的妇女说。

  小区居民既可在扶贫微工厂里上班,也可以将棉裤拿回家缝制。一些住户一边在家缝制棉裤,一边看护孙辈。而在微工厂上班的居民,为了多缝一会儿,经常早来晚走。

  闫秀林,当地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,见到她时,她正在小区微工厂里指导老人缝制棉裤。她介绍说:“为解决异地搬迁村民就业问题,县政府部门出资租场地,企业提供棉花、布料、针线等原材料,在小区里招工,开办了这家扶贫微工厂。”

  闫秀林的老家在化德,亲戚中大都从事棉服制作。1996年,25岁的闫秀林自带缝纫机来到化德亲戚家学习制作棉服,干了一个冬天后,她看到棉服销路好,回到康保后就对丈夫说:“为什么咱们不开一家制衣作坊呢?”于是,闫秀林雇了三名女工开始创业,在化德裁剪好棉服,然后拿回康保缝制。

  闫秀林的丈夫一直在家种地,妻子选择棉服制做后,他干起推销工作,每天推上自行车在县城销售棉服。经过二十多年发展,他创业时的自行车换成脚踏三轮车,又换成农用车、面包车,以及现在的小轿车。

  2012年,夫妻二人在县城成立服装厂,随着工厂的不断壮大,康保以及周边县区已满足不了厂里的销售。闫秀林跟丈夫商量,将服装销往外地。闫秀林夫妇养育了三个孩子,两儿一女。大儿子长大后,担起服装厂的销售工作,他背上大包服装,坐火车到唐山、北京、太原等地推销棉服。去年工厂加工销售了8万件棉服。

  纯棉手工服装成了市场新宠,闫秀林有意开拓此类棉服市场。

  每年工厂从正月十六开工,一直加工到11月初,工厂从夏季开始压货,要压5个月的货,过了八月十五开始出货,一年之中销售3个月。过了元旦,市场上不再购进棉服了,转而春季服装销售,工厂才停止生产和销售。

  “今年是第一年生产手工棉裤,我们想突破20万件。”闫秀林说。

  可招工难成了横亘在企业面前最大的一座山。工厂主要招收女工,往往等孩子们开了学,且地里的活都干完了,才能招上女工。

责任编辑: wjbadmin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